188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

188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正文

大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大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5-30           浏览量:770 次
                 
                 

                                              (2011年1月8日大荔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发力、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市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编制《大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扎实推进以工业强县为主的五项建设,解放思想,积极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民生改善、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3.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8300元,是2005年的1.9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39万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亿元,5年累计完成124亿元,年均增长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31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4.5%。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29.4:17.9:52.7调整到2010年的24.8:20.3:54.9。单位GDP能耗下降25.3%。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夯实了发展基础,积累了发展后劲。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有效推进。五年连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入园企业30家,2010年园区产值可达15亿元,全省最大的民营粮食仓储企业紫阳公司建成,投资30亿元的蔡伦造纸设计规模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户,是2005年的3倍。2010年工业增加值9.6亿元。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和示范县”建设顺利推进,设施农业面积18万亩,实现产值6.3亿元。10万亩中早熟苹果、10万亩时令水果、10万亩冬枣获绿色产品认证,黄花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猪、牛存栏分别达到52.1万头和8.4万头,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格局初步形成。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1个,转移农村劳动力60万人次。2010年农业总产值33亿元,年均增长10.8%。三产提升较快。汽贸、运输、餐饮、农资农技服务发展迅猛,全省最大货车销售和货运产业聚集区形成,农资农技连锁服务模式全省推广,特色餐饮全省闻名。
     基础设施快步提升。县城“西扩北进”顺利推进,新建洛滨大道、商贸大道等城市骨干路网22公里。城区园区一体化建设加快,大华公路拓宽改造一期顺利完成,县城供水专线、110千伏同州变电站、洛滨中学建成使用。五年间,建成区新增面积6.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4万人,新增绿地3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20%。省级卫生县城成功创建,“三城联创”扎实开展。许庄、朝邑、羌白、韦林等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新建、改建通村公路1150公里,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善,新建沼气池7000余口。大西高铁、洛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东府广场开工建设,韦罗高速公路、108国道大荔段升级改造工程、同州中学开始筹建。
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和三北防护林等生态保护工程,林木覆盖率31.4%。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试用,垃圾填埋和资源化处理厂顺利建设。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拆除小纸板、水泥等生产线30条,淘汰落后产能39.2万吨。沙苑生态环境改善、黄河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23户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医药卫生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放宽,招商引资环境优化,行政审批手续简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五年共引进投资项目60个,到位资金38.7亿元。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五年实施民生工程211个,惠及人口50多万,城乡居民福祉增加。新农合参合率95.3%,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6个、计生服务站10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新建改造中小学危漏校舍22万平方米;建成乡镇文化站24个、体育健身工程80个;建设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解决了2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5.6万人;中心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建成投用。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8个,改扩建城镇社区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平安大荔”创建深入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十二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形成的加快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县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等方面,能争取188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的国家政策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我县在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强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协作、谋划争取重大项目等方面,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资源营造的突破发展机遇。随着大西高速铁路、罗韦高速公路、108国道大荔段升等改造等交通大网络建设,我县迅速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产业接续地、重要生活服务区,为我县释放后劲、后来居上提供巨大支撑。丰裕的建设用地资源、优越的区位、独特的旅游资源、丰厚的人文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优势。
优势特色产业聚集提供的跨越发展机遇。我县东部沿黄10万亩黄河湿地和水面、南部沙苑460平方公里全国内陆最大沙区、中部朝邑周唐古建资源,为我县打造以大华山为背景的关中旅游环线人文生态旅游核心板块提供了机遇。
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带来持续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色农业发展有了新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必将成为我县新一轮突破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面临的挑战
转变发展方式矛盾更加突出。我县农耕文化根深蒂固,六十年积累的农业大县形成思维定势,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工业经济严重滞后,三产仍在低层次徘徊,大县小经济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显得更为迫切。
城乡统筹发展矛盾更加突出。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制约和影响下,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差距持续拉大,城镇经济总量偏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功能不配套等矛盾严重制约我县跨越发展。
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缺乏财力支撑,短期内保障和改善民生、富民强县的新课题与财政保障能力制约的矛盾难以解决,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多样性更加突出。
竞争发展的压力更加突出。站在全省和全市发展水平上看,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排位比较靠后,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加快发展成为“十二五”的主题。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实施先工战略,强化特色经济发展理念,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突破发展,联动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力打造工业主导型格局,努力实现工业增量、城市增容、农业增效、群众增收、财政增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二)预期目标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3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733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22.5%。
结构调整呈现新格局。新型工业化突破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到2015年达到46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占GDP3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4:41,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县城基本形成50平方公里面积、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格局。许庄重点镇建设取得新突破,村镇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力争赶上全市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0元,年均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年均增长15%。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环境跃上新台阶。2015年建成全国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环保园林县城。城市绿地率达到3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循环经济模式得到推广,清洁生产基本普及,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保持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

                         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实施先工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继续坚持先工战略,坚持“内外并举、大小并举、建管并举”,以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全力打造工业主导型格局。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户以上,工业产值超过130亿元。
    加快培育特色工业体系。加速培育壮大食品加工、棉纺、纸业板材、机械电子、绿色化工五大产业,形成具有大荔特色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食品工业,培育粮油产品、畜禽产品、果蔬产品、功能糖及保健产品、矿泉水及乳制品五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小麦淀粉加工、肉类加工、杂粮馅饼馅料、低聚糖低聚木糖、花生大豆植物蛋白、红萝卜加工、红枣加工、高端矿泉水及水疗等产品,实现食品工业由传统型向高技术型转变,建设全省食品工业基地,打造陕西“食品新城”。积极发展棉纺产业,引导棉纺产业重点发展高档粗支纱和精梳高支纱,形成全省棉纺服装聚集区。大企业引领纸业板材向高新化、低碳方向发展,建设无醛型生态板材和纸制包装企业集群区,打造陕西纸业板材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制造,加快建设电子、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大荔科技产业园区。全面提升科技产业规划和建设水平,实现向国家级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园区迈进的全面提速。集全县之力,努力打造科技产业园硬环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全面加快园区道路、供电、供排水、污水处理、信息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高品位配套规划建设绿化、生态水面、主题广场、 雕塑、游园,不断完善园区承载功能,全力打造适宜工业聚集发展的硬环境。强化园区形象宣传,提高园区知名度美誉度。继续实行园区封闭式管理,适时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诚信高效的“保姆式”服务,提升吸引大企业、大集团的软实力。加大园区招商力度,提高园区招商水平。完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招商方式,重点引进2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的清洁型大工业项目。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鲜明、涵盖机械电子及绿色化工的工业聚集区。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扶持培育紫阳农科、成泰机械、长石电子、同兴纺织、蔡伦纸业、华榕柠檬酸等企业向集团化迈进,产品向名牌迈进。“十二五”期间,大荔科技产业园每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以上,五年力争达到10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增加值32亿元,对全县工业增加值贡献占到70%。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生物产业。加速运用微生物制造技术和酶工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功能糖、花生大豆生物制品、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三大产品系列,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协作,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带动辐射配套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及大型沼气,加快推进储能式风电设备制造及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大型沼气。
    扶持壮大中小企业。加快建设服务中小企业的人才、融资、创业、科技和政策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协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培育计划,按销售收入、纳税额等指标,确定一批成长型企业重点培育。
    (二)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坚持农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专业化配送”,建设高端农业区、高效农业区、现代农业区,“十二五”期间,把我县建成西安等大城市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省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西部“瓜果之乡”。
    加速建设优势鲜明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重点抓好传统的“1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和绿色设施瓜果菜等五大绿色有机产品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集规模、效率、观光、示范、快乐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巩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县成果,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认证,强化品牌营销,打响“大荔瓜果菜、绿色无公害”、“西北设施第一县”品牌。“十二五”末力争70%以上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加快建设陕西生猪养殖第一县。大力扩张以猪和秦川牛为主的畜牧养殖规模,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引进培育瘦肉型猪和高档肉牛新品系,推广生态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建成国内瘦肉猪猪源和高档牛肉牛源基地,打响“百万生猪十万牛”、“陕西生猪第一县”品牌。“十二五”末,生猪年出栏达到200万头。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产品分级分等、冷藏储运、加工销售、科技服务等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农超对接”方向发展。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支持多种形式的“创意农业”、“快乐农业”健康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加快村镇道路、供排水、电网升级改造、农村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粮食、瓜果菜生产农业机械化项目;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小额信贷、担保等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三农”信贷难题;积极推广农村改水改厕、太阳能利用和粪便污水净化沼气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集中处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人人技能培训工程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二五”期间实现进城落户8万人目标。
     (三)建设宜商宜居城市,加速城镇化进程。
以实现城区园区发展一体化、向50平方公里面积、30万人口的宜商宜居城市跨越为目标,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快构筑以城市中心区、大荔科技产业园区和两区之间工商业聚集带为骨架的城市格局,加速形成6个5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和一批特色产业大镇,加速城乡统筹发展。“十二五”期城镇建设投资达到125亿元以上。
    做大提升县城。加快修订执行《大荔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继续构建县城大空间并实现由拓城区、拉框架向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转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速污水处理和污水管网、排水系统改造、垃圾资源化处理、集中供暖和天然气、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好大西高铁大荔火车站广场及商业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构建大绿县城,建设环城绿化带、休闲广场、社区游园等生态休闲场所,构建县城生态环网,城市绿地率达到30%;加快洛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建设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洛河公园,力争将洛河城区段建成城中河,构建县城大水景观。传承“同州府”历史人脉,新建名人雕塑、特色建筑、文化游园等文化亮点工程,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完善城市路网。建设沙苑大道、洛滨大道西延、商贸大道北延至大荔火车站、东环路北延、西四环、北新街北段、韦罗高速城区段引道工程、108国道和朝蒲公路过境段,形成“三纵一环多横”城市路网。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重点加快列入省重点镇许庄镇建设步伐,积极争取中省市对朝邑、羌白、冯村、韦林等人口大镇和特色产业大镇的投资。多渠道投入,完善村镇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城乡统筹建设水平。
     (四)建设关中东部“物流之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关中东部最大的“物流之都”。依托我县资源、区位优势构建大物流体系,建设特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扶持荔民模式农资农技连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大荔车城”建设,建成全国最大县级汽贸和农机贸易城,并逐步实现向下游产业延伸。加快运输产业发展,组建规模化、专业化民营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客货运输信息服务网络。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业聚集区项目。“十二五”期间,把我县建成关中东部最大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做强餐饮打响“吃在大荔”品牌。依托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县优势,把大荔传统名吃名菜培育成全国全省名牌食品,引进20种境外名吃名菜,培育50个名店、100名名厨,新建2-3个以上四星级酒店,高品位建设“大荔名吃一条街”,打响“吃在大荔”品牌,带动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把我县建成全省著名的美食之城。
     做起生态休闲旅游。衔接大华山旅游区规划,大手笔规划、新思路运作、分步骤实施,启动我县以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抓文化旅游的共识合力,前瞻性策划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先小后大、由小到大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整合建设“天下第一仓”文化旅游项目;申报沙苑生态保护修复和“大唐御苑”沙漠生态休闲度假项目,并积极争取上升到省级和国家级层面;积极申报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加快盐池洼开发利用。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努力,打响大荔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五)以构筑大交通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构建提升区位优势的大交通。协调建设大西高铁大荔段、韦罗高速公路及城区园区引道、108国道与朝蒲公路大荔段,新建高沙、双西、段苏三条县道,构建“六纵六横两斜一环”交通大通道。“十二五”期,新建高速铁路56公里、高速公路45公里,改建升级国省干线公路72公里、县级公路100公里,实现大西高铁和榆商高速公路在我县交汇,连霍、京昆两条高速公路连接县境,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全面提升我县区位优势。
     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中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朝邑内滩中型灌区节水排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重点建设沿渭官池、沙西、苏村抽水站和沿洛张下、羌白梁家抽水站,改善渭洛河沿岸工业和灌溉用水状况,有效实施沙苑补水;加快洛惠渠大荔灌区改造、铁镰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基本形成村级农产品销售、农技服务、医疗服务平台,完善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县乡两级政府办公自动化。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个110KV变电站和2个35KV变电站,改造2个110KV变电站,实施3个35KV变电站改造增容。完成2条50公里110KV输电线路建设。建设渭北煤层气大荔段,加快煤层气利用。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立县理念,巩固天蓝、地绿、水甜、空气清新生态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争取和实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段家育红水源地资源保护公园、沿黄防护林带、渭洛河防汛生态林带、沙苑刺槐生态防风林带、黄河滩速生林带、国省道路风貌控制林带等“两园五带”生态建设工程,构筑大生态体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发展低碳工业。
     (六)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大荔。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普及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把幼儿教育纳入政府职责。新增修缮校舍63万平方米。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布局,实现高中进县城、初中进镇、一镇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同州中学、城区增建一所高中、示范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把大荔中学建成全省一流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教中心迁至城区,打造1—2个专业品牌。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创新卫生管理机制,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和改善医疗卫生、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应急救治、地方病防治和镇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县公立医院床位数达到2400张以上。完成县医院、中医院整体迁建、妇幼保健院扩建,实施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楼”工程。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参合率保持90%以上。加强卫生人才培训与引进,2015年全县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000人以上。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新增就业人口8万人。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县中心敬老院设施,建设区域性农村敬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完成殡仪馆迁建。加强和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成县计生服务站迁建扩建,改善乡镇计生服务站软硬件设施。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妇儿发展环境。加快实施住房保障工程,五年新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10万平方米。积极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
     精心打造“东府文化”核心区。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挖掘以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乡为核心的“同州文化”,培育提升开放、包容、文明、健康的地域文化。加强对大荔人遗址、“沙苑文化”等文化遗产和朝邑古建群、同朝皮影等地域文化符号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心打造东府文化核心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建成县文体中心。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深入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成省级文明县城,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认真贯彻三项基本国策。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切实加强用地保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重点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节能降耗。
    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基层综治维稳网络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平安满意度和安全感。

                          五、“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
     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强化实施先工战略就是调结构转方式的理念,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转变到坚定不移实施先工战略、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全力打造工业主导型格局上,实现创新发展;强化抓工业就是抓园区的理念,全力推进工业园区聚力、聚资、聚企,全力实现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实现突破发展;强化加快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敢为人先,创新求变,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
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大范围、广深度开展对外合作。积极开展与省内和中东部发达县区之间的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建设产业园区或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与省内及中东部实力雄厚的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合作共建园区;积极加强与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多形式合作协作;积极开展与陕西东部省份商会的战略协作;积极探索资产资本化运作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化步伐。
     积极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增收,着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顺畅的创业渠道和完善的创业服务。依托渭南职教园和我县职教技工学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实训;做好建立创业“绿色通道”各项工作,探索土地经营权质押等新型担保贷款方式,引导创业项目融资;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全民创业各项优惠政策,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投资拉动和大项目带动,构筑跨越发展态势。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以项目论成败”的理念,坚持最强的人、最强的力量抓项目建设,坚持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领导包联、部门代理、干部派驻和分析评比、跟踪督办、考核奖惩等制度,坚持各级干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抓项目建设。
重点推进大项目。加强大项目推进领导力量、机构人员、经费保障,精心策划大项目,全力争取大项目。集中精力争取和建设5—10个投资过5亿、10亿,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重大项目投资额超300亿元。
     举全县之力大招商招大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要务之要、重中之重”,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方式,下决心拿一批优质特色资源扩大招商,下决心用最优惠的条件形成鲜明的招商导向,引进央企和省内外知名大企业,下决心优化招商环境、重奖招商功臣,力争“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00亿元。
    (三)加快科技创新,构建创新型县域。
    创新政学研战略合作机制。积极与中省权威部门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开展发展战略、发展思路、重要规划、重大项目策划、衔接争取等方面合作。
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技术开发平台,为传统产业切入产业高端创造科技条件;建设专业化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促进适用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县生产力;大力扶持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新人才开发环境。每年确定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经管科技人员,以项目引进、定期服务等多种方式来我县发展,培养本土人才;鼓励支持我县企业经营和科技人员,参与科技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成长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设立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创新投融资环境。大力争取中省对我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政策支持和项目布局,在项目审核备案、土地、环保、规划、建设等方面为投资商和民间资本放开领域、放宽政策、高效服务。积极探索县域金融改革试点,引导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在我县布点和扩大规模,支持创投、担保、风投基金在我县发展。培育支持优势企业多渠道、多形式融资。
   (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坚持“学习、实践,考核”三位一体持续推进,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敢想、敢干、会干的干部队伍。抓好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各类干部的交流轮岗,建设视野宽阔、作风扎实、敢于负责、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对各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形成“干部看工作、工作看项目、项目看成效”的工作导向;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注重运用考核结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统筹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规划保障机制。强化规划的指导、支撑功能和地位,成立规划实施领导机构及办公室,统筹目标分解、监督评价和组织实施。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中期评估制度。完善落实考核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规划依法推进,顺利实施。

                 

附件1: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昨日签订